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子绝对是餐桌上的必备,吃粽子也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每年因吃粽子而闹出毛病的人不在少数。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吃粽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吧。
代替主食适量吃
01
粽子是主食,并不是小点心,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每100克糯米含350千卡能量。一个粽子通常用50克糯米做成,热量达175千卡;如果是肉粽,能量还会更高。为了避免热量摄入过多,一定要控制食用量!
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02
粽子的原材料一般为糯米、豆馅、肉类和油脂,相对缺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建议吃粽子时搭配一些新鲜又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以解油腻,助消化。
趁热吃或者加热后食用
03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易引起消化不良。
保存要保证新鲜
04
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粽子一定要妥善保存。各种粽子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不尽相同,保质期也不一样。
散装粽子常温下最多可保存两天,而真空包装的粽子存放时间可长达9个月。但事实上,放置的时间越长,粽子的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
因此,粽子最好趁新鲜吃,尽可能当天买来当天吃;若吃不完,放在冰箱速冻保存,避免变质。而未拆封的真空包装粽子常温保存即可,冷藏更佳,在高温天里还要注意存放的阴凉的地方。
尽量放在午餐时吃
05
吃粽子应在两餐之间或中餐吃,不要把粽子当作早餐或夜宵。
因为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都要比白天慢得多。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可能导致曾有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消化疾病患者旧疾复发,甚则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损害健康。
粽子成分是主食,不应当成辅食,不少人把粽子当成饭后甜品或者辅食吃,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吃粽子后,下餐可以适量减少饭量。
吃完后适当运动
06
吃完粽子后休息30分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便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吃粽子不要过量、过快
07
粽子黏性大,不易消化,且含有较多的油脂、盐或糖,一次吃粽子别超过50克,即半个或1个粽子。
建议大家吃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水或新鲜果蔬一起吃,既能解腻,营养也更全面。粽子比较黏腻,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免发生被噎或其他意外情况,老人和小孩尤其要注意。
不易过食粽子的人群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多的粽子,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本来就不平稳,应该始终控制血糖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相比于其他主食,糯米的热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代谢糖分的能量比正常人要差,吃太多粽子对血糖很不利。
二、胰腺炎患者
胰腺炎患者也不能吃太多的粽子,因为胰腺炎患者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对食物的代谢会造成影响。如果一次性吃太多的粽子,会加重胰腺负担,对健康恢复很不利。
三、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便秘患者
经常便秘的患者不能吃太多的粽子,因为是用糯米制作而成的,黏性比较大。而经常便秘患者肠胃的蠕动能力比较差,一次性不能吃太多的粽子。和其他主食一样,吃了粽子就要少吃别的食物,以免碳水化合物量超标。也可以选择用杂粮制作的粽子,不仅营养还很健康。
五、痛风患者
现在的粽子品种繁多,如果发现粽子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香菇等高嘌呤食物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
六、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里面的肉、蛋黄、海鲜等很容易让粽子成了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如果过量食用,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建议选用馅比较清淡的粽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