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健康生活方式助您强肌健骨,防治骨松 | 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
编辑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204 次
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近期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联合发布了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三减三健”


据我国2018年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体力活动过少、光照(晒太阳)太少、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吸烟、酗酒,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b18a2f9c6b31d2d96c6b05fb2155344c.png

“健康骨骼”是“三减三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骨质疏松,维护骨骼健康,应该从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早做预防:


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或保持骨量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都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一般建议上午11时~下午3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


image.png



科学运动防损伤,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保持持续行动力

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


  • 青少年: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

  • 成年人: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次,每次锻炼30分钟~1小时,锻炼能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少久坐多锻炼


儿童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正确的站、坐、卧姿是脊柱健康的基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 





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40岁以上至65岁年龄段人群要了解和熟悉骨质疏松症,每年进行骨量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骨量指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测得到。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发生时通常悄无声息,可以说是沉默的“健康杀手”。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及时检测与了解自身骨密度,通过早期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的概率。



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


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仅有助于预防跌倒,还能降低跌倒引起骨折的风险。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舞蹈、单腿站立等形式的运动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的关节僵硬,保持或改善平衡能力和耐力,降低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或者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转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上一篇:【科普】怎样防止被狗咬?被狗咬伤有多危险?该如何紧急处理?附:一图读懂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下一篇:【科普】高压氧可以治疗帕金森吗?

相关资讯

· 儿童青少年警惕“甜蜜陷阱”,日常减糖可以这样做
编辑时间:2024-03-27
· 【营养知识】世界肾脏日 | 慢性肾脏病营养膳食全攻略:护肾从 “吃” 开始
编辑时间:2025-03-14
· 【科普】国际罕见病日|让罕见被“看见”,一起了解罕见病
编辑时间:2025-03-03
· ​【科普】春季流感高发,如何有效预防?
编辑时间:2025-03-03
· 【营养知识】减肥的尽头是代谢
编辑时间:2025-03-03
Copyright © 1941-2024 介休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介休市史公路199号   电话:0354-7288870  备案号:晋ICP备20240337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