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约50%以上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都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40%,而反式脂肪酸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反式脂肪酸的分类 1.人造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往往存在于蛋糕、糕点、饼干、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黄派、奶茶等食品中。凡是松软香甜、口味独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加工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天然反式脂肪 主要存在于某些动物源性食品中,如牛奶、羊奶等,但含量非常少,适量食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危害 1.心血管健康问题: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会增加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对心脏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患心脏等疾病的风险。 2.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 3.肥胖:反式脂肪酸不易被人体消化,从而在腹部堆累导致腹型肥胖。因此,喜欢吃油炸薯条、面包、西式快餐等食品的人群应提高警惕,防止这类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肥胖不但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更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膳食脂肪酸,尤其是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对降低体重和体脂十分重要。 4.影响婴儿发育:孕妇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5.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与脂肪对胰岛细胞和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干扰有关。 6.影响免疫系统: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生活中如何避免反式脂肪酸 1.选购食品时,关注配料表识别反式脂肪酸的“马甲”。配料表中,反式脂肪酸的马甲包括: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人造奶油、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脂肪抹酱、起酥油、酥油、人造酥油、固体菜油、人造黄油、加工油脂、氢化菜油、氢化棕榈油,麦淇淋、精炼植物油等字眼。 此外,还要注意“氢化”“植脂末”“奶精”等字眼,它们也都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原料。 注意“0反式脂肪酸”标识:包装上写着“0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并不等于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酸。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时,其含量标示为“0”。 2.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和温度。植物油是我们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应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并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热锅冷油是减少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有效方法。 3.少吃烘焙食品和油炸食品。烘培食品(如蛋糕、面包、饼干等)和油炸食品(如油条、薯条、薯片、炸鸡等)等是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应尽量减少这些食品的摄入量。 4.控制每日摄入量。国家规定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热量的1%,换算下来大约是两克。生活中我们应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反式脂肪酸量,以保护身体健康。 日常烹饪避免五种坏习惯 1.油锅冒烟再下食材 油锅冒烟的危害不光是反式脂肪,还会产生200多种致癌、致突变的剧毒气体。 2.长期只使用一种类型油类料理食材 摄入油脂类型的黄金比例应为1:1:1。 (1)饱和脂肪酸:多来自于动物性脂肪,椰子油、棕榈油等也含很多饱和脂肪酸; (2)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茶籽油等; (3)多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 3.炸食物的油留下反复使用 被加热的次数越多,氧化越严重,产生的反式脂肪就越多。 4.加入调味料的顺序不对 研究发现,炒菜过程中先放醋、糖、盐,可以抑制反式脂肪;酱油则会促进反式脂肪产生,放得越早生成越多,尽量出锅前放。 5.经常吃路边小吃、叫外卖 外卖、路边摊用油质量难以把控。许多商家不仅常高温爆炒,油还会用来反复煎、炸,甚至可能为了降低成本,偷摸使用易储存的氢化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