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是第25个“世界心脏日” 今年的主题为“心行合一” (USE ❤ FOR ACTION) 冠心病科普知识 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寿命。然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保护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疾病,已成为我们每个人不可忽视的责任。 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每年约有18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CVD)而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1%。其中,冠心病是主要的一类疾病,不仅导致大量的死亡,还让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冠脉)是负责向心脏供血的动脉, 当冠状动脉发生因胆固醇及其他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所引起的动脉壁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触发胸痛、胸闷等不适的情况。 冠心病在中医中也被称为“胸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胸痹心痛篇”专门讲述了胸痹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所谓的“痹”指的是不通,中医讲“不通则痛”,所以胸痹就是指的是胸部疼痛、憋闷感。 有些患者早期并没有出现胸闷痛的症状,但是他的体征已经发生改变。中医上可以通过“鼻褶心征”、“耳褶心征”、“肥胖”等症状来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 鼻梁根部出现一根横纹时,被称为“鼻褶心征”,要警惕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不可掉以轻心。 “鼻褶心征”多发生在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长期精神紧张、睡眠质量低等。 耳朵的耳垂上有一条褶皱,这种情况被称为“耳褶心征”。如果出现这种体征可能预示着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心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类人群很有可能高血压、血脂高或者胆固醇高等,血管中血液较为浓稠,所以血管壁容易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寒邪内侵: 气温变化,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络脉失和,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胸痹。 饮食不节: 如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则以致脾胃损仿,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而成胸痹。 情志失调: 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致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情绪紧张导致心脏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为胸痹。 年迈体虚: 年迈体虚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之人,肾气渐衰,而使胸阳失运,胸脉阻滞,发生胸痹。 1.穴位贴敷:选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2.耳穴压豆:取穴心、神门、交感等穴位。 3.中药泡洗: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4.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选择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旳背俞穴等穴位。 5.寒凝血瘀、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选用心俞、隔俞、膻中、气海等穴位,每日交替施灸,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取穴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心肌梗塞科普知识 1. “三高”人群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诱因,也是其高危因素。 2. 肥胖 肥胖易合并代谢紊乱以及心血管疾病,更易诱发心梗。 3. 烟酒史 吸烟和酗酒也是引起心梗的高危因素,对于有烟酒嗜好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重点预防心梗。 4. 生活习惯不良者 熬夜、高度精神压力、剧烈运动容易造成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使软斑块包膜发生破裂,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5. 冠心病家族史 心肌梗死的发作与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有冠心病史者也属高危人群。 1. 夜间心前区疼痛 既往有心脏病病史者,若夜间睡眠时间或休息时出现心前区疼痛,需高度警惕是否为心梗发作。 2. 心绞痛频繁 近日或近期出现心绞痛发作频繁,舌下含服甘油不能缓解,此时需要警惕心梗发生。 3. 不明原因心痛 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绞痛发作,同时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症状。 4. 胸闷、心慌 出现以往未曾发生过的胸闷、心慌、憋闷症状,或者在轻微活动时出现心慌和气短症状,也要警惕心梗发生。 5. 非典型胸痛 心梗的典型表现是胸痛,劳动或者运动后出现牙痛、下颌痛、肩痛、背痛,也要警惕是否为心梗发作。 1. 定期体检:积极防治“三高”,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2. 注意保暖:天气转凉,注意御寒保暖,避免因血管痉挛诱发心梗。 3. 调整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 4. 适度运动:运动时应尽量由家人陪同,气温骤降时减少到室外活动。 5. 合理饮食:合理搭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证睡眠充足。 6. 急救准备:随身携带急救盒,家中常备氧气袋,发病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梗发生时牢记两个“120”,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黄金120分钟内开通梗死血管。 心脏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维持它的健康需要我们日常的悉心呵护 世界心脏病日的存在 提醒我们时刻关注自己的心脏健康 并通过生活行为的改变 让未来的生活更加健康、长久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共同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转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员朱医
相关资讯